上海市環境檢測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
電 話:021-56572786
郵 編:200030
Email:hrcoo@hrcoo.com
網 址:www.2ypf.com.cn

2013 年,新組建的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轉變職能為核心,順利完成各項機構改革任務,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妥善應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各項既定工作任務全面完成。
一、基本情況
(一)居民健康狀況
2013年本市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2.47歲,其中男性80.19歲,女性84.79歲。 全市孕產婦死亡率7.08/10 萬,其中戶籍人口7.74/10 萬,非戶籍人口6.46/10萬。
嬰兒死亡率5.73‰,其中戶籍人口2.81‰,非戶籍人口7.70‰。
(二)醫療衛生機構情況
2013年,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4929 所(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328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439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16所,其他機構46所。全市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11.43萬張,比上年同期增長4.29 %。全市衛生人員總數為19.25萬人。
(三)醫療業務情況
2013年全市各醫療機構診療總次數為24093.28萬人次,同比增長12.57%。門急診22423.53萬人次,同比增長6.20 %。出院人數313.92萬人,同比增長3.87%。住院手術人次數150.45萬人次,同比增長19.21%。病床使用率93.75%,人均住院天數11.88天。新建家庭病床4.94萬張,同比增長5.05%。
全市醫療急救中心急救業務量繼續維持快速上升的高位運行態勢,全年院前急救完成急救公里1264.83 萬公里。急救車次62.85 萬次,急救人次57.19萬次,分別同比增長5.71 %、5.71 %。
(四)監督執法情況
2013年全市衛生行政部門共監督檢查18.63萬戶次,行政處罰9670件,完成許可及備案項目近8.07萬件,接到投訴舉報3045件。
(五)農村合作醫療情況
2013 年全市9 個郊區縣鄉鎮、行政村新農合覆蓋率100%。農業人口104.74萬人,參加新農合人數為104.70萬人,參合率99%。2013年新農合資金總籌集16.69億元,人均籌資1500元。2013年參合農民享受新農合服務共1683.44萬人次。
二、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全面落實
(一)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研究出臺本市公立醫院改革配套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完善投入機制、分配機制、監管機制、評價機制、藥品供應管理機制、協同服務機制、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區縣考核要求等八個方面的具體操作路徑。郊區四家新建三級醫院實施了醫藥分開、藥品供應服務外包、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總會計師委派等改革試點。全面開展對各區縣公立醫院落實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各項改革措施情況的督導考核,各區縣對公立醫院改革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組織保障和投入保障力度明顯加大,各項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啟動實施,三年行動計劃“1+8”文件的政策效應初步顯現。
(二)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
全面推進各區縣家庭醫生制度建設,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預約診療、轉診服務、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務模式。全市180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開展家庭醫生制度建設,簽約居民588萬人。
進一步規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支兩條線管理。研究制定新農合市級統籌方案。本市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7家被評為上海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三)研究調整本市基本藥物目錄
在會同市發改委、市醫保辦制定下發《關于調整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使用藥品范圍的通知》,進一步滿足社區患者用藥需求的基礎上,根據201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有關文件、會議精神,結合本市實際,研究調整本市基本藥物目錄,從688種增加至844種(包括520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和324個上海市增補藥物目錄品種)。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新版基本藥物臨床應用的全覆蓋培訓。
(四)大力促進醫療服務業發展
完善支持社會醫療機構發展的配套政策,出臺四個方面共28項具體舉措。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醫療服務業開放,允許在自貿區內試點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出臺管理暫行辦法。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成立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繼續開展社會醫療機構星級評審工作,共評出13家星級單位。
積極推動上海國際醫學園和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首個項目(醫技中心)初步建成,上海國際醫學園的質子重離子醫院開始試運行。
(五)加快衛生計生信息化建設
推進實施“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完成全市17個區縣衛生信息化平臺、近600 家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互聯互通,基本實現了全市范圍內“任何”居民和醫務人員在“任何”地點在滿足業務規范的情況下可以調閱相關健康檔案的目標。以閔行區為試點,探索推進居民 健康卡的發放工作。
在全市各區縣全面試運用“上海市孕產婦保健信息系統”。落實上海“健康信息網”與國家平臺的對接工作。繼續推進計劃生育業務信息系統建設。
(六)切實加強婦女兒童健康保健
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全面落成。組建市六—市八醫院產科聯合團隊和市兒童醫院—普陀區兒科聯合團隊。在本市所有開展助產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設立“產科安全辦公室”。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整頓規范月”活動,工作成效得到國家衛生計生委充分肯定。擴大特殊兒童入學健康評估對象范圍,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
(七)大力推進老年護理體系建設
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區縣綜合醫院設置老年醫療護理床位的實施意見》。截至年底,有16個區縣在區縣綜合醫院共設置了1201張老年護理床位。
研究制訂《本市老年醫療護理體系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并試運行上海市老年護理院出入院標準。繼續推進全市舒緩療護(臨終關懷)工作開展,制定相關標準與工作規范。
(八)不斷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全面啟動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并取得階段性成效。加強基層中醫藥特色優勢建設,全市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全部按要求開展中醫藥服務建設。推進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廣泛應用,建成覆蓋全市所有區縣的包括1家市級中心、18家區級分中心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網絡。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建設,長寧區天山中醫醫院等8家單位被納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能力建設項目”。
有序推進中醫醫院評審工作,本市龍華等4 家三級醫院和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等4 家“二升三”醫院全部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確定-為三級甲等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醫院,11家二級中醫醫院通過復評審。開展中醫醫院綜合評價工作,完成第一階段預評價工作。強化中醫醫療質控,增設中醫護理和中藥藥事2個專業質控組。本市有4個集體、10個病房和15 名護士首次入選全國中醫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先進病房和先進個人。國家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龍華臨床研究基地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階段驗收。顧氏外科、石氏傷科等四個海派中醫流派入選全國中醫流派工作室。新增10名名老中醫被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充分發揮ISO/TC249秘書處作用,中醫藥標準國際化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三、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管理能力不斷提高
(一)成功應對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2013年3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確認本市出現全球首次發現的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本市及時啟動市聯防聯控機制和流感流行應急預案Ⅲ級響應,及時開展專家風險評估和疫情研判、疫情監測與分析、流行病學調查、病例發現與救治、動物疫情監測與活禽交易市場管理等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有度,得到了國家及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性組織的充分肯定。
(二)基本完成第三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初步建立了以市、區兩級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的、涵蓋“健康教育-篩查-健康管理-干預-治療-轉診-危重搶救”等環節的“醫防合作、無縫銜接”的慢性病預防和救治服務體系。建立了覆蓋全市的、針對新生兒先心病的“篩查—診斷—評估”體系,大大提高了本市新生兒先心病檢出率。完成《傳染病消毒技術指南》編寫,并由中國標準出版社、中國質檢出版社共同出版發行。
(三)繼續實施國家和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累計為110萬余名社區居民免費進行大腸癌篩查,為48萬余名60歲以上戶籍老人接種肺炎疫苗工作。研究制訂包括中醫藥服務項目在內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并進行試點。2013年,本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62元。
(四)扎實推進其他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
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數繼續維持在歷史低水平,全市無SARS、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報告,除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外,疫情總體平穩,未出現爆發和流行情況。無特別重大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市常住人口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各類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維持在99%以上。全市17個區縣疾控中心艾 滋病檢測確證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
(五)縱深拓展慢性病防控和精神衛生工作內涵
正式啟動本市與國家衛生計生委合作共建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市。黃浦區、崇明縣順利創建成為“國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縣)”。瑞金醫院和中山醫院順利完成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作示范基地醫院驗收。修訂本市精神衛生條例。
(六)提升衛生應急處置和管理能力
嘉定、楊浦、長寧和普陀四個區創建成為國家衛生應急綜合示范區。完成市疾控中心、華山醫院、東方醫院三支國家級衛生應急隊伍、肺科醫院市級核化應急醫療救援隊伍的人員組建和裝備配置。組織開展了“2013年上海市國家衛生應急隊伍綜合演練”和“2013 中國衛生應急演練上海分會場——地震災區醫療救援演練”等拉動演練。順利完成國際田聯鉆石聯賽、F1大獎賽上海站等30余項重大活動和賽事的醫療保障工作。
四、不斷提升全行業服務管理水平,各項既定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一)醫療質量和安全進一步改善
加強醫療機構、執業醫師和護士、大型醫用設備、醫療技術準入管理。新建神經外科、燒傷科、五官科、老年護理4 個質控中心。繼續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和“三好一滿意”活動。建立“120”全市呼救統一受理平臺和院前急救醫師定向培養制度。加強采供血工作管理,保障臨床用血供需平衡。進一步推進方便離休干部就醫延伸工作。
繼續開展醫院等級評審工作,對18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進行復評審,對8 家二級乙等或未定等級醫院申報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進行了評審。對4家三級醫院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構建市區兩級醫師定期考核組織體系。完成對17個區縣醫學會醫療鑒定標準化建設項目的現場驗收和終期評估。會同司法、公安部門印發《關于維護本市醫療機構秩序的通告》,加大對擾亂醫療秩序行為的打擊力度。
繼續打造陽光下的干部醫療管理體系。落實第二批高端醫療設備購置專項工作。繼續推進干部醫療基地建設。完成《上海干部保健醫療服務規范讀本》。持續推進干部醫療預警系統信息化工程建設,完成對10 家定點醫院的數據測試聯調工作。
(二)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不斷加強
本市獨生子女傷殘家庭特別扶助標準、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別扶助標準及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較大幅度提高。2013 年,全市特別扶助對象共計48903人,特別扶助資金發放總額約2.48億元,比上年增加1.81億元,增幅達270%。農村獎扶對象約16.15萬人,共計發放2.35億元。
順利完成市政府免費孕前優生實事項目,為2.6 萬對計劃懷孕夫婦提供了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開展家庭用嬰幼兒生長發育保健卡項目試點工作。推進生殖健康促進項目,以及預防非意愿妊娠干預項目,在全市近2萬個避孕藥具免費發放點配備相關宣傳資料。
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開展以“關注女孩健康成長、反 對社會性別歧視”為主題的圓夢女孩志愿行動。對全市75家開展中期引產的醫療機構進行專項督導。
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開展違法生育專項治理,將違反計劃生育列入來滬人員居住證積分管理“一票否決”指標。穩步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向33多萬人次流動人口提供免費技術服務,向1 萬多名計劃懷孕的流動人口提供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深化流動人口便民維權。開展2013年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及常住人口狀況和社會融合項目研究。組織實施以“服務新市民、促進均等化”為主題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藥具服務年活動。
(三)綜合監督執法進一步強化
全面強化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生活飲用水和健康相關產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傳染病防治、學校衛生監管工作。“公共衛生專項監督檢查等三項專項行動、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等五項監督(監測)工作”有效開展。會同市綜治辦、市公安局等部門開展防范和打擊無證行醫工作。嚴打“兩非”行為。衛生監督培訓、稽查和績效考核工作深入開展,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全面鋪開。加快推進迪士尼項目等市政府重大項目預防性衛生審核。
(四)綜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發揮規劃對衛生事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出臺并實施新一輪上海市區域衛生規劃(2011年—2020年)。啟動區域衛生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探索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床位設置的區域衛生規劃前置審核工作。開展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衛生計生內容和本市衛生“十二五”規劃、人口計生“十二五”規劃的中期評估。
深化衛生計生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本市行政審批清理結果。組織制定本市衛生計生行政審批業務手冊和辦事指南。
加強法制建設。推進本市院前急救、精神衛生立法修訂等立法調研、論證工作。
完善投入機制,加強經費管理。貫徹落實原衛生部2012年版收費價格項目,完成9360個項目的整理和初步對接,匯編成冊“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對接整理稿(第一版)”。
(五)健康城市建設繼續推進
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全市新發動2678家單位參與健康場所建設;完成310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場所、27個健康主題公園、24條健康一條街等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完成百家健康食堂創建;開展機關健康促進項目。推動社區繼續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建設,新發展6.7 萬余名市民參加活動。研究制作《上海市民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讀本》及配套健康支持工具并向全市780萬戶家庭發放。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推進國家衛生區(鎮)創建和鞏固工作。開展以H7N9禽流感防控為核心的愛國衛生月活動。全市建成215個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小區和示范農貿集市。完成1萬余戶居民家庭免費公益滅蟑項目。
積極開展公共場所控煙活動。指導百家機關和36家企業開展無煙環境創建活動。加大對機關和網吧、餐飲、娛樂等場所的控煙執法力度,機關控煙執法突破“零罰款”。
(六)學科人才水平進一步提高
啟動重要疾病聯合攻關項目,選拔重大項目10 項,重點項目20 項。積極組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申報,新立項課題9項。積極組織申報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行業科研專項,2項課題立項。與國家衛生計生委合作共建上海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
推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2013年住院醫師合格人員共1278人(不含以軍人身份參加考試者),已有就業1259人,總就業率98.5%;其中完成全科醫生培訓163 人,實際到基層工作158 人。與國家衛生計生委合作共建項目,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批成為區域性全科醫學師資培訓示范(試點)基地。啟動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完成招錄766 人。推進衛生計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持續滾動開展“新百人計劃”、“新優青計劃”、領軍人才、杏林新星、公共衛生人才等人才培養項目。
(七)精神文明和政風行風建設全面推進
聚焦醫改,開展醫改宣傳報道800 余篇次,開展“區縣醫改深度行”系列報道。抓好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聞發布與輿情應對,累計編發60余篇新聞稿,媒體報道、轉載量總計逾30000篇(次)。做好新聞應對工作,處理各類新聞突發事件80余起。深入開展五“十佳”系列宣傳報道。組織開展“十佳家庭醫生”、“上海市衛生系統優秀志愿者和優秀志愿服務項目”評選。積極培育先進典型。有兩人獲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在全市舉行了蔡蘊敏先進事跡報告會,兩人入選第三屆“感動上海十大人物”。在全市醫療機構倡導、推廣10條細節服務舉措。15家單位成為第二批上海市衛生系統職業道德教育基地。32 家醫療衛生單位獲上海市志愿者服務基地稱號。撰寫了全國第一本醫院志愿者崗前培訓的統一教材《上海市醫院志愿者崗前實務培訓手冊》。
加強政風行風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認真執行“三重一大”制度。深入開展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工 作。積極推進反“統方”軟件安裝,安裝使用率達91.5%,起到了較好的防范和震懾作用。開展臺賬清理工作。全面推進廉潔風險防控。
暢通群眾舉報投訴。處理政風行風熱線投訴7件,“糾風在線”網站訴-求308件,電話投訴41件,微博投訴10件,辦結率100%。2013年,全市醫務人員拒收“紅包”3,842人次,上交“紅包”3,119人次,上交金額788.66萬元,其中退還金額685.99萬元,退還金額比例達86.98%,收到表揚信31,899封、錦旗16,531面。
切實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不斷深化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內容,規范依申請公開處理工作,整合原市衛生局和原人口計生委網站內容,完成新網站建設。2013年,共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32條,處理公眾政府信息公開申請219件,通過委政府網站發布政務相關信息3000余條,開展在線訪談30期。
推進信訪工作和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完善12345 市民服務熱線衛生專線各項工作,加強領導接訪下訪,開展信訪矛盾排查,強化初次信訪事項辦理,著力化解信訪積案。2013年,全市共受理調解醫患糾紛3087件,調解成功率超過80%。
(八)國內外交流合作不斷加強
開拓雙邊政府間及與國際知名院校的合作。舉辦中瑞“以價值為基礎的醫療論壇”、中荷衛生研討會、“上海家庭醫生制度建設的機遇與挑戰”圓桌會議、“第六屆滬泰(曼谷)傳統醫學研討會”、“第七屆上海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主任會議”和“第三屆中法腫瘤研討會”。舉辦“救死扶傷、大愛無疆——上海援外醫療50周年主題活動”。
積極推進衛生對口支援工作。組織開展先心兒童救治項目。在西藏日喀則、青海果洛、重慶萬州開展巡回醫療。圓滿完成第一輪本市醫院對口支援云南省縣級醫院工作,啟動新一輪對口支援云南省縣級醫院工作,覆蓋云南省16 個地州23 家縣級醫院。重點推進衛生援疆工作,充分發揮地區二院醫療聯合體的平臺作用,不斷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和“三降一提高”工作。在喀什成功舉辦了南疆地區規模最大、與會專家最多的“2013 年滬疆醫學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