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環境檢測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真北路
電 話:021-56572786
郵 編:200030
Email:hrcoo@hrcoo.com
網 址:www.2ypf.com.cn

2016年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下簡稱“市衛生計生委”)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結合國家及上海市2016年度衛生計生工作要點,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療衛生、公共衛生向內涵式發展的轉變,服務能力和能級持續進一步增強,有序推進計劃生育工作并積極應對生育政策調整轉變,順利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項工作目標。
一、基本情況 (一)居民健康狀況
2016年本市三大健康指標繼續保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3.18歲,其中男性80.83歲,女性85.61歲。
上海地區孕產婦死亡率5.64/10萬。
上海地區嬰兒死亡率3.76‰。
(二)醫療衛生機構情況
2016年,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5011所(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349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470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12所,其他機構80所。全市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12.92萬張,比上年同期增長5.21%。全市衛生人員總數為21.72萬人。
(三)醫療業務情況
2016年全市各醫療機構診療總次數為26605.02萬人次,同比增長0.31%。門急診24940.07萬人次,同比增長0.77%。出院人數394.12萬人,同比增長8.85%。住院手術人次數216.92萬人次,同比增長16.24%。病床使用率93.97%,人均住院天數10.88天。家庭病床5.19萬張,同比下降1.52%。
全市醫療急救中心急救業務量繼續維增長,全年院前急救完成急救公里1468.37萬公里,急救車次72.97萬次,急救人次65.36萬次,分別同比增長8.13%、8.15%。
(四)監督執法情況
2016年全市衛生行政部門共監督檢查13.59萬戶次,行政處罰5537件,完成許可及備案項目近9.31萬件,接到投訴舉報2618件。
二、圓滿完成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組織保障 (一)統籌各項保障
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為大會圓滿召開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市委書記韓正和時任市長楊雄的領導下,上海建立了統一的大會籌辦組織協調構架,由時任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應勇全面負責、協調各方,由副市長翁鐵慧具體負責、現場指揮,66個相關部門和單位、16個區的負責同志共同參與,確保了各項籌辦工作平穩有序。全市衛生計生系統上下一心,協同推進,有效落實大會籌備主體職責。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海圓滿完成了所有會議會務工作,并確保了會議期間社會面的安全穩定。
(二)取得良好效果
本屆大會規模空前,共有來自全球131個國家和地區、19個國際組織的1260位嘉賓(外賓657人,內賓603人)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國務委員楊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式。李克強總理在開幕式作重要講話,劉延東副總理在國際健康城市市長論壇上作主旨演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作視頻致辭。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巴巴圖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及各國議會聯盟秘書長純貢出席會議并發言。各項活動取得重大成功,開幕式上的《健康天下》主題歌表演和歡迎晚宴伴演都得到高度稱贊,健康中國2030展、中醫藥體驗展、壁報區各國健康海報、WHO互動項目等4個展覽展示活動效果良好,“中國國家日”活動讓中外來賓充分感受到本市深厚的健康促進工作氛圍,459名外賓參加了精彩的“上海城市環境展示”活動。大會取得重要成果,發布了成果文件《2030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上海宣言》和《健康城市上海共識》,為下一階段全球健康促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健康中國建設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和行動指南。
三、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一)啟動省級綜合醫改試點。
出臺《上海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方案(2016-2020年)》和《上海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意見(2016-2020年)》等一批配套文件,研究本市綜合醫改試點主要任務,全系統明確工作要求、進度安排、責任分工,全面推進。
(二)深化公立醫院改革
初步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評價體系。分批次取消藥品加成,全市公立醫院藥品(除中藥飲片)加成率降至5%;開展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標準相關研究,并調整660項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開展藥品集團采購試點。開展本市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形成公立醫院薪酬制度與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接軌的初步方案。
(三)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
啟動第二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細化制訂財政補償、薪酬分配與全面預算管理實施操作指南。推進“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試點工作,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有21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開展“1+1+1”簽約服務,簽約居民130萬余人。
(四)推進信息化建設
制定人口健康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編制健康網三期項目建議書,啟動三期項目建設。建設市、區、社區三層次的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云管理平臺。開展基于(疾病)診斷相關分類(DRGs)的門診和住院病種組合指數和費用預估模型研究。完成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檢查。
四、全面推進計劃生育各項工作 (一)推進全面兩孩政策落實和計劃生育基層指導
制定《上海市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方案》,配合做好《上海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開展政策宣傳,強化出生人口監測和信息核實,做好政策銜接。宣傳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堅持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度。開展計劃生育統計監測。組織開展新一輪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單位創建活動。
(二)切實推進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與管理
組織開展流動人口衛生計生關懷關愛專項行動。印發《本市流動人口健康教育和促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6-2020年)》。繼續推進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流動人口中開展宣傳防范無證行醫工作。完成2016年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動態監測調查。做好人口宏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PADIS)流動人口省際協查通報工作。
(三)做好計生特殊家庭扶助關懷工作
出臺《上海市計劃生育獎勵與補助若干規定》、《上海市〈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辦理規定》和《關于建立和完善本市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聯系人制度的通知》。較大幅度提高全市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和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標準。2016年全市有22.72萬人領取了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金,共計3.48億元;發放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金3.32億元(其中:獨生子女傷殘家庭特別扶助金2.01億元,獨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別扶助金1.31億元)。全市有20.69萬人領取了年老退休時一次性計劃生育獎勵費,共計10.46億元。
(四)推進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工作
組織實施“新家庭計劃—家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立足社區開展面向家庭的“生育指導、家庭保健、科學育兒、養老照護、家庭文化”宣傳、培訓和咨詢等服務。組織各區開展“5.15國際家庭日”宣傳服務活動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組織開展上海地區“中國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追蹤第二輪調查”。
五、持續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一)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全面推進第四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穩步實施國家和本市重大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序推進公共衛生分級分類服務與管理工作。超額完成市政府實事“上海市社區居民大腸癌免費篩查及跟蹤管理”項目任務;繼續組織實施本市重大公共衛生服務“60歲以上老人肺炎疫苗接種”項目。
(二)提升疾病預防控制水平
進一步規范傳染病監測與報告工作,加強傳染病事件的應對與處置能力建設。完善預防接種管理規范要求,探索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保險機制。強化檢查與獨到,有效應對“山東濟南非法經營疫苗案”事件。積極推進國家第三輪艾滋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委市合作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市、國家精神衛生綜合管理試點、全國第四次兒童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通過國家消除瘧疾省級現場考評驗收,全面組織開展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推進“醫防融合”的腦卒中預防救治和糖尿病預防診治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制訂社區慢病健康管理工作規范,開展"健康云"平臺建設,推進實施全程健康服務與管理。圓滿完成國家衛生計生委布置的對西藏日喀則市包蟲病流調工作和精神病防治培訓的對口支援任務。
(三)推進婦幼衛生工作
根據市委補短板課題“加強兒童健康服務能力”要求,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印發《上海市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專項規劃(2016-2020年)》,并由市深改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為國內首部兒童健康專項規劃。印發《加強本市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強兒科服務供給,完成增加400張兒科床位的目標;推廣醫聯模式,組建東南西北中5個兒科聯合團隊;有效預防和及時應對兒科季節性醫療高峰需求。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編制《上海市婦女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專項規劃(2016-2020年)》。強化落實產科安全、孕產婦保健和救治管理,孕產婦死亡率首次降低至6/10萬以下,又創歷史新低。修訂印發《上海市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管理辦法(2016版)》、《上海市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2016版)。繼續依法依規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和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落實出生性別比綜合整治和打擊代孕、“兩非”工作, 常住人口出生性別比繼續下降。做好2016年特殊兒童入學健康評估、7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與生長遲緩流行病學調查、出生缺陷三級干預等項目。積極推進落實唐氏綜合征產前篩查干預網絡建設,在調研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將生育醫療費補貼由3000元提高至3600元,由市衛生計生委和市人保局聯合印發《關于調整本市生育醫療費補貼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滬人社福發[2016]35號),其中包括將原免費唐氏孕中期二聯血清學篩查120元上調為孕中期四聯篩查282元,使孕婦真正享受到醫改帶來的成果。在全市開展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進一步完善本市新生兒聽力篩查診治網絡。印發《上海市主要罕見病名錄(2016年版)》。推進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工程建設,徐匯、普陀、松江、寶山等4個區成功創建“國家級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區”。大力推進婦幼二期信息化建設,孕保二期實現全市試運行。
(四)加大愛國衛生創建和健康促進工作力度
推進建設健康城市行動、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建設;推進公共場所依法控煙和無煙環境建設,公布公共場所控煙成果并修訂、落實相關條例;加大控煙組織、執法及宣傳力度。加強愛國衛生日常管理,推進城鄉環境整潔行動。加強愛國衛生創建工作,完成26個鎮國家衛生鎮新創以及16個鎮國家衛生鎮復審工作,本市已累計建成85個國家衛生鎮,占全市鎮總數的78%。
(五)推進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評估工作
全面推進食品安全標準和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建設,在以衛生計生為主體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網絡基礎上,以優質的社會監測技術機構作為有利補充,將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擴大到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還堅持開展在全國具有特色的在校學生腹瀉缺課監測和藥店腹瀉類藥物監測,在全國創新了風險監測模式。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以質量控制為抓手,保障有效落實風險監測任務,確保風險監測數據真實可靠。加強風險監測數據分析利用,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實施更嚴的監管提供了科學依據。組織修訂并實施《上海市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辦法》,創先實現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全流程網上辦理,在全國領先了企業標準備案方式。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清理整合、地方標準立項標準跟蹤評價培訓,以及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圓滿完成G20峰會食品安全保障,依法規范開展食品安全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和衛生處理,充分發揮了衛生計生部門在食品安全治理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
(六)提升衛生應急能力
推進第四輪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相關項目。開展2016年衛生應急核心能力評估工作,進一步研究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療機構應急床位騰空機制和擴增方案。指導建成全球首支正式被WHO認證通過的國際應急醫療隊。圓滿完成各類重大活動和賽事的醫療保障工作。
六、不斷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一)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綜合評價。組織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全國“優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評選和“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
(二)加強老年護理服務體系建設
研制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服務規范化水平。制定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標準和評估指南,組織相關技能培訓。提升養老院等各類相關機構醫療照護服務水平,擴充養老床位。
(三)夯實農村衛生服務網底
積極推進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衛生計生相關工作,全面實施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并做好新農合工作移交。
七、持續提升監督管理水平 (一)推進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制訂上海市醫療機構、康復醫療服務發展兩個規劃,印發院前急救體系發展的指導意見及5個配套實施意見。完成“新建11個醫療急救分站”市政府實事項目。完善護理站發展的政策,規范本市護理站運行。
(二)加強醫療服務和醫療質量安全管理
編制本市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及完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相關文件,設置“營利性醫療機構設置審批”事項實施改革試點。加強公立醫療機構預約診療管理,完善運行機制。開展日間手術試點工作,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護理服務相關示范項目評選活動。制定《上海市嚴厲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
(三)加強醫療服務監管
加強對“號販子”的打擊力度,完善工作機制。提升醫療機構依法執業的規范水平和管理力度,制定相關文件。啟用醫療服務信息公示系統,組織并開展22家醫療機構的綜合督查。
(四)加強臨床藥事管理
運用報紙、微信公眾號、網站等方式,全面開展合理用藥系列宣傳教育;舉辦講座及論壇。開展本市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工作,提升西醫臨床藥師、中醫臨床藥師和社區臨床藥師能力水平。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及麻精藥品管理,推進醫療機構藥物臨床應用路徑管理工作。開展醫療機構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及復核初審工作(GCP)。
(五)狠抓綜合監督執法
完成國家衛生計生委部署的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和消毒產品監督抽檢計劃。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分類監督綜合評價和污水處置專項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游泳場所夏季開放期間專項監督執法。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大二次供水(用戶水龍頭水)水質監測及信息公開力度;在全市推行二維碼技術在現制現售飲用水衛生監管中的應用,聯合城管執法部門開展現制現售飲用水設備放置情況執法檢查。推進學校衛生監督綜合評價工作。組織開展《職業病防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嚴厲打擊無證行醫。完成對年度重點衛生計生監督工作的稽查。加強衛生計生監督隊伍梯隊建設。做好上海舞蹈中心、大世界、軌道交通、世博后續開發等重大建設項目衛生審核工作。
八、不斷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一)科學謀劃中醫藥發展
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2020)》。編制《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啟動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本市實施方案的編制相關工作。
(二)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全面推進中醫藥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建設,加強資金管理及對重大項目的過程管理和評估。全面完成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設任務,至2016年底,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能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適宜技術普遍開展。
(三)著力深化中醫內涵建設
開展第二輪綜合醫院中西醫結合專項建設,啟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進一步規范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行為。設置中醫藥參與醫養結合工作試點。完善中醫醫院中醫藥服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組織工作。強化中醫醫療安全管理與質量控制。開展醫療機構中藥飲片管理檢查。
(四)加強中醫人才培養
推進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工作,形成中醫藥人才梯隊。繼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加強西醫人員在職學習中醫、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
(五)構建中醫藥現代化創新體系
實施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開展市衛生計生委中醫藥科研課題招標工作。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項目上海。推薦的5項中醫藥標準化項目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
(六)探索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模式
在上海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促進中心設立“上海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合作中心”,在德國漢堡成立中醫藥海外服務中心和在阿聯酋迪拜成立“海上中醫迪拜中心”。積極探索中醫適宜技術向服務產品轉化和中醫健康服務模式創新的技術路徑。
九、持續強化全行業管理 (一)推進衛生計生規劃工作
發布實施衛生計生改革和發展、衛生設施、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十三五”規劃。組織委屬單位開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協調推進婦幼、精神衛生、血液管理等專項規劃編制。開展“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編制工作。配合國家衛生計生委做好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規劃綱要落實督查工作。
(二)加強法治建設和政策研究
積極推進衛生計生立法工作,做好各項法案通過后宣貫。做好衛生計生政策研究課題管理。對市衛生計生委全部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研究并出臺公共衛生和醫療執業兩大類、十大專業領域的裁量基準制度。做好衛生法制保障工作。編制出版《上海衛生政策研究年度報告(2015)》,組織編撰《上海衛生政策研究年度報告(2016)》。
(三)做好審改工作
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落實情況階段性“回頭看”工作。穩妥推進浦東新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順利實施“告知承諾制”和“提高透明度及可預期性”的改革舉措。積極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建立配套名錄及工作機制。建立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施目錄管理。啟動評估評審技術服務機構脫鉤改制、行政協助事項梳理和政府效能建設相關工作。
(四)加強人才全行業管理
繼續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不斷完善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開展重點課題研究。繼續做實公立醫療機構臨床主治醫師到基層定期工作機制。推進上海青年醫師培養資助計劃。加強遠郊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鄉村醫生定向培養和助理全科醫生規劃化培訓工作。修訂完善2016年衛生高級職稱評審政策。
(五)推進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開展“科創中心建設背景下的醫學科技創新發展研究”課題研究工作。開展第二批重要薄弱學科建設工作。組織申報2016年上海領軍人才計劃和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開發計劃。修訂完善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課題管理工作。上海衛生計生系統7個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占上海獲獎總數的17%,占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獲獎總數的21%,持續保持較高水平。11項由上海牽頭完成的項目成果獲2015年度中華醫學科技獎,占總數13%。市衛生計生系統36項科技成果獲2015年度市科技獎,占總數的11.5%,其中科技進步獎32項、自然科學獎2項、技術發明獎2項。
(六)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深化與捷克衛生部合作,繼續推進“中國-捷克中醫中心”建設。配合做好“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相關工作。開展雙邊政府間及與國際院校間的合作,落實上海市與國外友好城市的合作協議。執行國家援外醫療任務,完成援摩洛哥醫療隊5支新隊共51名醫療隊員的組建和培訓。執行國家“光明行”義診項目。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
(七)做好國內對口支援工作
繼續開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援藏工作,支持當地受援醫院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動落實上海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縣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啟動新一輪為期五年的衛生對口合作交流工作。多方宣傳對口支援工作,聯合舉行“上海衛生援疆先進事跡報告會”。
(八)完成政務公開工作
及時發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衛生計生各項政策文件及進展情況。牽頭完成衛生計生行政處罰、二次供水(用戶水龍頭水)水質監測等衛生計生重點領域的信息公開,加大法定傳染病疫情及防控信息、食品安全標準的公開力度,試點開展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繼續落實資金、行政權力運行、政府數據資源等信息公開,對醫療機構院務公開進行督查。通過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委領導訪談、微博微信、衛生計生熱線、大眾媒體等多渠道發布政務信息。
(九)健全信訪工作機制
提高信訪基礎業務水平,按照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事項。深化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工作,落實穩定例會工作機制。著力化解突出信訪矛盾,推進第三方調解參與醫患糾紛矛盾化解工作。強化矛盾糾紛排查,提高初次信訪事項辦理質量,初信辦結率達到100%,新增重復率控制在5%以內。不斷強化“12345”衛生熱線平臺工作,全年完成12345電話工單2.7萬余件,較去年同期上升45%,按時辦結率、先行聯系率等指標均保持優異,提升平臺工作效率。
十、主動加強新聞宣傳、精神文明和行風建設 (一)注重新聞宣傳
做好醫改相關宣傳,策劃拍攝國內首部深度調查類醫學紀錄片《人間世》;與《中國衛生》雜志開展上海信息化建設助推醫療服務宣傳;“上海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榮獲2015年度全國十大醫改新舉措;配合完成市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舉辦上海衛生援疆團隊先進事跡報告會,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宣傳。組織舉辦“新民健康大講堂”、首屆“區縣名醫”評選等。
(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召開“上海市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專題新聞通氣會”,評選出市衛生計生系統“院訓院風帶動醫德醫風”優秀。完成第十八屆市文明單位、第十三屆衛生計生系統文明單位預申報,組織對創建全國文明單位的醫院開展分類指導。推進志愿者工作,組織參與國家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撰寫《上海市醫療機構開展醫務社會工作與醫院志愿者服務情況調查報告》。
(三)推進衛生計生行風建設
擬定《關于組建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辦公室的方案(初稿)》。召開2016年衛生計生系統醫療管理與精神文明、行風建設大會。委領導參加“2016年政風行風熱線上線活動”。組織開展日常行風案件查處工作、2015年上海市醫療服務滿意度調查數據分析工作,召開調查結果媒體發布會及被查醫療機構內部通氣會。
(四)強化衛生計生系統反腐倡廉
強化各級領導黨風廉政一崗雙責,推動市級醫院反腐倡廉。會同申康醫院發展中心舉辦市級醫院黨政領導班子、紀檢部門負責人反腐倡廉學習班。


